交往动机-Eprime数据可视化代做


交往动机:

一种最基本的社会性动机,它构成人们面向社会的最基本的行为趋势。其中凝结着不同程度的社会性情感,如希望和别人在一起而不愿一人独处(群集感);喜欢跟语言和兴趣相同的人相处,而不愿与语言不通、趣味迥异的人相处(相熟感);愿意同合得来的人相处,而不喜欢与陌生人相处(友谊感);乐于和自己的亲人保持亲密的接触(亲属感)等等。交往动机是习得的,是由于儿童必须与他人接触而发展起来的。交往动机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有些能使学生为他所喜欢的教师而努力学习,有些则使学生拒绝为他所不喜欢的教师而努力学习;当学生由于获得父母、教师或亲友的赞扬,使他们感到自己处于优越的地位并享有最亲密的情感关系, 因而对学习会发生积极的影响;当学生受到责备、申斥或斥骂,不仅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还会使他们产生一种被抛弃、不受宠爱的孤独感和焦虑情绪,从而对学习发生消极影响;如果教师能够和学生建立一种友好合作的关系,共同负担任务和解决问题,学生的行为就倾向于维护这种关系,这种相互间的交往就会促进学习;如果师生之间没有建立起友好合作的关系,缺乏良性的情感交流,甚至被互不信任、敌视、对立的态度所取代,这就不利于学习。可见,交往动机对学习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Eprime相关概念

  • 交往动机: 指发信人为什么发送信息、向谁发送信息的原因。由于交往极其普遍, 交往种类繁多, 交往动机也各不相同, 现例举数种: ①为维持交往双方的亲密关系。某人向其所喜欢的人进行交往, 以求得同对方一起了解和共同占有某种信息,扩大共同的经验领域, 从而使双方的人际关系更亲密。②求…
  • 交往动机: 一种最基本的社会性动机,它构成人们面向社会的最基本的行为趋势。其中凝结着不同程度的社会性情感,如希望和别人在一起而不愿一人独处(群集感);喜欢跟语言和兴趣相同的人相处,而不愿与语言不通、趣味迥异的人相处(相熟感);愿意同合得来的人相处,而不喜欢与陌生人相处(友谊感);…
  • 交往动机: 美国心理学家索里(J.M.Sawrer)和特尔福德(C.W.Telford)所提出的一种社会性动机。交往动机是一种最基本的社会性动机,它构成最基本的面向社会的行为趋势。它们代表着程度不同的情绪关系的连续体,例如希望和别人在一起而不愿一人独处的愿望(群居性),喜欢跟语言和兴趣相同的人相…
  • 交往动机: 一种最基本的社会性动机。是推动个体为满足自身的社会性需要而从事社会交往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并维持个体社会交往行为的一种内在动力。它代表不同层次的情感连续体,从低级的群集感到高级的亲属感,都是属于交往动机的不同层次。例如,人们总希望和大家在一起而不愿一个人独…
  • 人际交往的动机: 推动个人或团体参与交往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是交往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引起人们交往活动的直接原因。交往动机是一种最基本的社会性动机,从低级的群感到高级的亲属感都属于交往动机的不同层次,美国斯库兹认为交往动机有三个基本范畴:①包容,即与他人互动、联系的愿望…
  • 相似相辅性: 群体行为特征之一。即在实现群体行为目标或人际交往过程中,双方主客观条件相似和互补,有利于群体行为目标达成或提高交往频率的特性。相似主要包括群体成员在年龄、性格、学历、爱好、兴趣、意愿等方面相似,容易形成共同语言,双方愿意进行交往,便于互助协作。此外,从客观上来…
  • 积极交往: 积极地友好地交往,出于良好的交往动机,并有一定的交往手段,产生良好结果的交往。表现为:有好感、有礼貌、同情、关心、帮助别人,能分享、谦让、合作。一般来说,社交能力强的幼儿的交往是积极交往。积极、友好的交往有助于保持儿童的心理健康、个性的形成、社会性的发展,以便更…
  • 交往的谋略: 交往动机推动思维活动而实现的一项重要心理活动,是个体实现交往目的的智慧保证,是将自己的意志转化为行动的关键一环。它能够使主体从自己的交往动机出发,针对交往对象和交往情境,恰当地设计自己的交往活动。由两种心理要素构成:一是合意性,即合乎主体的交往动机;二是合理性,…
  • 人际关系: 在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主要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交往关系、情感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在思想和行为上的互动过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个人获得安全感,帮助其正确地理解现实,积极地对待困难与矛盾,可以促进团体的形成,增强其凝聚力和教育、组织功…
  • 动机: 在需要的趋动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在动因。人的任何活动都是有原因的,其深厚原因是需要,它是人的活动的原动力; 其直接原因是动机。在需要基础上产生动机,动机促使活动发生,活动指向目标。这就是动机心理活动的机制。目标不仅是活动的指向物,而且是活动的外…

Eprime参考文献

  • [1] 陈丽君;张碧娴; 儿童孤独感对网络交往的影响:交往动机的中介作用. 中国特殊教育 ,2017,(07)
  • [2] 王艳;王伟; 网络交往研究新进展. 学理论 ,2016,(10)
  • [3] 孙淑文;王德芳; 大学生网上交往心理及特点研究. 西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1)
  • [4] 张琪; 关于芝加哥学派“人类关系的本质是传播”的研究. 学理论 ,2013,(05)
  • [5] 张琪; 大学生微博交往动机与行为特点研究. 电化教育研究 ,2012,(08)
  • [6] 焦璨;张敏强;吴利;纪薇; 多元动机网格测验(MMG-S)中文版的修订报告.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0,(01)
  • [7] 李云浩;李振; 浅析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03)
  • [8] 栾茂峰; 就业压力下大学生的社会交往动机及对策分析.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9,(08)
  • [9] 潘炜萍; 内驱力、动机与课堂教学.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2)
  • [10] 郝善学; 浅析大学生的社会交往动机.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4)
  • [1] 李源; 广西大学生与东盟留学生跨文化人际交往特点及交往动机研究. 广西师范大学 ,2016
  • [2] 徐辉; 大学生内隐、外显交往动机及其与情绪幸福感关系的研究. 西南大学 ,2011
  • [1] 姚宏文; 中学师生交流的障碍及对策. 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 ,2010

Eprime程序开发:

Eprime工作室专注于程序开发。
为科研人员提供Eprime技术支持, 订单式, 先服务后收费, 不满意不收费。
关于我们的简介可以访问这里

QQ: 3597392976

Email: Eprime[at]163.com